首頁
1
MOA充電站
2
自然農法
3
用自然農法用心過生活8 / 自然農法的栽培基礎4
http://www.moainternational.url.tw/custom_104913.html 用自然農法用心過生活8 / 自然農法的栽培基礎 用自然農法用心過生活8 / 自然農法的栽培基礎 自然農法的栽培基礎⑴活用土壤 ①保持土壤潔淨自然農法的原理,就是發揮土壤偉大的力量。 自然農法的原理本在於尊敬土壤、愛護土壤,不要去汙染土壤。如此一來土壤自然就會感到滿足,而樂於活動。用人類來比喻的話,就是沒有受到傷害,精力充沛的健康者。 自然農法的根本,在於活用土壤本身。所謂的活用土壤,就是不在土壤中使用人為肥料等不純物,從頭到尾都保持著土的潔淨。 這麼一來土壤中就沒有妨礙的物質,土就能充分發揮出本來的性能。另一個有趣的點是,農民讓土地休息這種做法,其實也是錯誤的。其實越是去種植作物,土壤就會變得越好。(中略) 因為土壤擁有能夠自然地因應作物種類,去適應該作物的性能。 ②造就良好的土壤素質 何謂土的性能呢?土壤是由土素、水素、火素這三大元素的密合體,是由三位一體的力量所構成的。育成植物的基本力當然是土素,而水素、火素則為輔助力。因此作為主動力的土壤,其本身的素質是如何,將決定長出來的植物是好還是不好。所以在栽培時,將根本的土壤素質變得更優質是必需的主要條件。土素越是優質,就越能得到好結果。 ③使根伸展良好植物要能成長發育,最關鍵的就是在於根的末端。為了使末端的根毛能伸展良好,就不能讓土壤變得硬固。 這也是本來的土壤性質。並非在於肥料多或少,而是在於硬固或不硬。若土是硬的就不太好了,因為會使根的伸展變差。由於在自然栽培中是放任根部發展的,根部會使勁地伸展,再使勁地吸收。土是硬的,根伸展就差。 ④活用堆肥本來堆肥的效果在於不讓土乾掉並溫暖土壤,以及不讓土壤硬固。也就是吸收水份、吸收熱能,並讓土壤不硬固。 而堆肥的目的,則是在於不讓土壤硬固與溫暖土壤。要使作物的生長力旺盛,最根本的就是要使根部伸展良好。因此第一要緊的就是不讓土壤硬固,因此要將堆肥和土壤充分混合。由於草葉的堆肥纖維較柔軟,因此在植物的根部伸展時就不會造成阻礙,使末端的根毛伸展良好。而樹葉的纖維則較硬,不太適合混入土中,倒是可以鋪在土面上做溫土用。 土壤會因日照而變得乾燥,因此在日照良好的地方土會乾掉,為了保持土壤的濕氣,就要做堆肥。以樹葉做的堆肥目的終究在於保濕,因此不使之腐化也無妨。果樹等尤佳,為了保持水份會落下厚厚的一層落葉,這樣就好,所謂的堆肥也不過就是如此。 這裡該留意的一點是關於溫暖土壤的堆肥做法。在種植普通的蔬菜時,堆肥大約是在地下一尺深處,作出約厚一尺的積層即可,也就是做出鋪蓋。不過若是要種蘿蔔、胡蘿蔔、牛蒡等根菜的話,雖然堆肥的深度也是同樣的標準,不過還要將草葉的堆肥和土壤先充分混合,之後的樹葉堆肥再如前文所述做出鋪蓋,這是比較理想的做法。 不過若讓堆肥過度腐爛的話土也會容易變硬,因此大約半腐左右就可以了。草葉堆肥雖然可以早一點腐爛,但是樹葉的話則因纖維和葉脈較硬,需要花費長時間使之充分地腐熟。其因就如前述所言,堆肥的葉脈會防礙根部尖端伸展。 雖然堆肥有其效果,但若堆肥用得太多的話,還是會扼殺土壤的。 其實不用堆肥才是最好的,只是像是紅土這種十分容易硬固的土壤,為了防止土變硬所以才摻入堆肥。在摻入堆肥之後土壤就會漸漸變得不易變硬,這時候就不再需要施用堆肥了。因此堆肥並非永久之物,只是一時之用。 ⑤耕土耕土要視土壤的硬度而定,當土容易硬固時可進行兩次耕土,若無必要的話則一次就夠了。總之要配合土壤的情況來進行。 進行中耕*也是為了防止土壤變硬。觀察生長在箱根那些又老又小,顯得無精打采的樹木,可以發現底下有很多的石頭。就是那些石頭的阻礙,才會造成發育不良。根能夠分開石頭,力量真的是很強。因此才更顯得藉由耕土防止土壤硬固是必要的,如此一來根部才能長得更佳良好。 *中耕:在農作物生長時,在其周圍的表土上進行淺耕。 而之所以要踩麥苗則是因為冬天有霜,為了要過冬才進行的措施。霜並非從上方降下的,而是從底下往上長,會把土壤給頂上去,使得土壤變得鬆散。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,因此要踩麥苗。 ⑥依照土壤性質 如火山灰如果沒有經過一定的歲月,是無法將有毒物全部去除的,因此只能將土壤改造成適當的種類。舉例如栃木縣那須原的火山地帶,在數百年前是無法進行栽培的,然而到了至今約二、三十年開始逐漸能夠栽培作物。只要將堆肥經充分腐化後混入土中,就會產生確切的效果。 在火山灰較多的地方以旱田為佳,像是薯類、蘿蔔、胡蘿蔔等食用根莖部位的作物最好,因為這種土壤較不會硬固妨礙根莖生長。而在普通的土壤中,紅土是最容易硬固的一種,不過只要經年累月地耕作就會變成黑土了。因此在紅土地區無法要求一開始就獲得增收,必須先做好適當的處理,使土質不會硬固才行。 土壤對於培育某種作物的性能會越來越強的理由,這恰好與人類相同。用新的土來培育作物,新土對於「培育」這件事可說還是個新手。然而只要在新土上種植越來越多的東西,土壤就會產生培育這些作物的能力。就好比從新手變成老手一樣。把這段話說得簡單一點,也就是在土壤中的養份會年年增加之故。 新開拓地的土壤因為還不夠成熟,所以容易硬固。為了讓土壤不硬固,必須使用堆肥充分混合才好。此外,有些土地會混有石塊,這時就要將土壤確實過篩。 ⑦放入新土(客土)使用過大量肥料的土壤,即使進行自然農法也很難獲得良好的效果。這時最好利用所謂的「客土*」,如此一來就能消除肥毒了。 *客土=為了改良耕地土壤,而混入其他性質相異的土壤。 在無肥料栽培方面,根據我的實驗,土壤的肥毒影響遠大於種子的肥毒,種子的肥毒很快就可以去除了。因此最好的做法果然還是使用客土,這是最快的方式了。 ⑵連作 這裡要提的是件會讓世人大感意外的事實,那就是一般在農業上被視為不可行的連作,我卻可以舉出連作主義的好成果,而且還是逐年越種成果越好。這雖然看起來好像是種奇蹟,但其實是有著相當合理的理由,那就是我所說的發揮土壤之力。為了讓土壤的力量強盛,當越是去連作,土壤就會自然地醞釀出培育該種蔬菜的適應性。 講得簡單一點,這就好比人類在工作的時候,若是持續做同一個工作的話,就會從新手變成老手一樣。每年都以同樣的土來栽培一種作物,土就會變成栽培該作物的老手,不用花什麼時間就可以種出良好的作物來。而新土就是新手,要讓新土每年種植同種作物而變得熟練,就會增加土的性能了。 ⑶使用現地採種 種是非常重要的,有肥或無肥的種之間有著非常大的差異。 不要改變種的來源比較好,若只使用單一種源的話會越種越好,那是因為肥毒會漸漸消失的緣故。另外,作物適不適合該土質這種觀念也是錯的。當持續在同一塊土地上種同一種作物的話,土質自己會來配合作物而逐漸變化。由於無論是種子還是土壤都含有大量的肥毒,必須盡早消除肥毒才行,只有當肥毒被消除之後才有辦法達到增收。 ⑷設法配合自然條件 ①配合土地 不同的土地有不同的氣候,還有水份含量的多寡,以及水是從高山流下來,還是從低丘山流來的,水溫完全不同。有日照良好的場所,也有位於山陰處等各種不同的狀況。總之,配合當地的風土狀況來下工夫是非常重要的。 ②作畦、防風、株間 常常會有人在問畦是要東西向比較好,還是南北向比較好?基本上選擇作畦方向的主要目的在於日照,因此考量當地的日照和風向來決定即可。風太強的地方不但會折斷作物的莖部,也會把土吹掉,這時就必須做出防風林或適當的擋風籬笆。 植株與植株之間的距離若是不夠寬,就會造成葉蔭而使得根處照不到太陽。一旦拓寬株間之後就會有良好的日照,就能夠溫暖土壤,種出優秀的作物來。 在蔬菜中食用根部的作物若能受到良好的日照,就能夠種得很好。像是將種甘藷的畦幅拓寬,並安排日照最好的畦向位置,如此種出來的甘藷就會變得比較大。 ③播種、移植根據當地氣候的不同,有些地方行早播,有些地方則要晚播。如溫暖之處要早播,寒冷處則晚播。 「要播菜葉、蘿蔔等作物的種子時,等過了下午三點之後再播就不會有蟲來了。如果進行晨播的話,就會有蟲子跑來。」 沒有這回事唷。不過,卻也可以這麼說。由於在較熱的地方,土壤會因為炎熱加上日照佳而乾燥,進行晨播的話又更乾燥了。若是在下午三點才播種,入夜之後就不會乾燥,會不會有蟲子來就是這個原因。因此,播種要在陰日下進行比好。在天陰又下點小雨的時候播種,是最不會乾燥的時候了。 作物都有其適合種植的季節,並沒有早播種就早發育這回事。我以前曾經種過毛豆,由於一次把所有的種子種下去的話會採收到吃不完,所以我就改成每次隔二十天分次播種,想要以依序收穫的方式就吃得完了。結果就發現早種下去的豆子反而沒結出什麼果,晚種的卻收到了一大堆。就像是這樣,在種植時要先考量到氣候的寒暑及其它各種因素進行許多試驗,來找出在這塊土地上最好的種植方法。 原則上來說直播較好,所有的植物都是直播比較好,移植的話根部就會變弱。 ④育苗 育苗要在現地的土地上做。當在同一塊土地裡持續種植同一種作物,土壤就會漸漸產生出培育該種作物的肥料成分。另外,像是把埼玉縣的種子帶到長野縣來種的方式也是不好的。埼玉縣的種子適合埼玉縣的土,當產生了這樣的土性時,把種子帶到外地去種植等於是要重頭開始適應,因此盡可能不要把種子帶離當地較好。 ⑤除草 除草沒什麼問題,想要除的時候再除就可以了。一旦進行無肥料栽培的話,草的生長方式就會不同。當稻米的生長力變強時,雜草的生長力就會變弱。上天為了保全人類的生命,賦予了強大的力量,因此一旦行無肥料栽培,除草就會變得輕鬆多了。 ⑸關於溫室 溫室一點也不會不自然唷。溫室只是改變了氣候條件,和肥料是完全不同的。施肥料就像是吃毒藥一樣,但是人類在冬天還是會使用暖爐。使用暖爐並沒有什麼大礙,但是吃毒藥就不行了。

MOA Taiwan GO!!





自然農法的栽培基礎


⑴活用土壤


①保持土壤潔淨

自然農法的原理,就是發揮土壤偉大的力量。

自然農法的原理本在於尊敬土壤、愛護土壤,不要去汙染土壤。如此一來土壤自然就會感到滿足,而樂於活動。用人類來比喻的話,就是沒有受到傷害,精力充沛的健康者。

自然農法的根本,在於活用土壤本身。所謂的活用土壤,就是不在土壤中使用人為肥料等不純物,從頭到尾都保持著土的潔淨。

這麼一來土壤中就沒有妨礙的物質,土就能充分發揮出本來的性能。另一個有趣的點是,農民讓土地休息這種做法,其實也是錯誤的。其實越是去種植作物,土壤就會變得越好。(中略)

因為土壤擁有能夠自然地因應作物種類,去適應該作物的性能。


②造就良好的土壤素質

何謂土的性能呢?土壤是由土素、水素、火素這三大元素的密合體,是由三位一體的力量所構成的。育成植物的基本力當然是土素,而水素、火素則為輔助力。因此作為主動力的土壤,其本身的素質是如何,將決定長出來的植物是好還是不好。所以在栽培時,將根本的土壤素質變得更優質是必需的主要條件。土素越是優質,就越能得到好結果。


③使根伸展良好


植物要能成長發育,最關鍵的就是在於根的末端。為了使末端的根毛能伸展良好,就不能讓土壤變得硬固。

這也是本來的土壤性質。並非在於肥料多或少,而是在於硬固或不硬。若土是硬的就不太好了,因為會使根的伸展變差。由於在自然栽培中是放任根部發展的,根部會使勁地伸展,再使勁地吸收。土是硬的,根伸展就差。

④活用堆肥

本來堆肥的效果在於不讓土乾掉並溫暖土壤,以及不讓土壤硬固。也就是吸收水份、吸收熱能,並讓土壤不硬固。

而堆肥的目的,則是在於不讓土壤硬固與溫暖土壤。要使作物的生長力旺盛,最根本的就是要使根部伸展良好。因此第一要緊的就是不讓土壤硬固,因此要將堆肥和土壤充分混合。由於草葉的堆肥纖維較柔軟,因此在植物的根部伸展時就不會造成阻礙,使末端的根毛伸展良好。而樹葉的纖維則較硬,不太適合混入土中,倒是可以鋪在土面上做溫土用。

土壤會因日照而變得乾燥,因此在日照良好的地方土會乾掉,為了保持土壤的濕氣,就要做堆肥。以樹葉做的堆肥目的終究在於保濕,因此不使之腐化也無妨。果樹等尤佳,為了保持水份會落下厚厚的一層落葉,這樣就好,所謂的堆肥也不過就是如此。

這裡該留意的一點是關於溫暖土壤的堆肥做法。在種植普通的蔬菜時,堆肥大約是在地下一尺深處,作出約厚一尺的積層即可,也就是做出鋪蓋。不過若是要種蘿蔔、胡蘿蔔、牛蒡等根菜的話,雖然堆肥的深度也是同樣的標準,不過還要將草葉的堆肥和土壤先充分混合,之後的樹葉堆肥再如前文所述做出鋪蓋,這是比較理想的做法。


不過若讓堆肥過度腐爛的話土也會容易變硬,因此大約半腐左右就可以了。草葉堆肥雖然可以早一點腐爛,但是樹葉的話則因纖維和葉脈較硬,需要花費長時間使之充分地腐熟。其因就如前述所言,堆肥的葉脈會防礙根部尖端伸展。

雖然堆肥有其效果,但若堆肥用得太多的話,還是會扼殺土壤的。

其實不用堆肥才是最好的,只是像是紅土這種十分容易硬固的土壤,為了防止土變硬所以才摻入堆肥。在摻入堆肥之後土壤就會漸漸變得不易變硬,這時候就不再需要施用堆肥了。因此堆肥並非永久之物,只是一時之用。

⑤耕土

耕土要視土壤的硬度而定,當土容易硬固時可進行兩次耕土,若無必要的話則一次就夠了。總之要配合土壤的情況來進行。
進行中耕*也是為了防止土壤變硬。觀察生長在箱根那些又老又小,顯得無精打采的樹木,可以發現底下有很多的石頭。就是那些石頭的阻礙,才會造成發育不良。根能夠分開石頭,力量真的是很強。因此才更顯得藉由耕土防止土壤硬固是必要的,如此一來根部才能長得更佳良好。

*中耕:在農作物生長時,在其周圍的表土上進行淺耕。


而之所以要踩麥苗則是因為冬天有霜,為了要過冬才進行的措施。霜並非從上方降下的,而是從底下往上長,會把土壤給頂上去,使得土壤變得鬆散。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,因此要踩麥苗。


⑥依照土壤性質

如火山灰如果沒有經過一定的歲月,是無法將有毒物全部去除的,因此只能將土壤改造成適當的種類。舉例如栃木縣那須原的火山地帶,在數百年前是無法進行栽培的,然而到了至今約二、三十年開始逐漸能夠栽培作物。只要將堆肥經充分腐化後混入土中,就會產生確切的效果。

在火山灰較多的地方以旱田為佳,像是薯類、蘿蔔、胡蘿蔔等食用根莖部位的作物最好,因為這種土壤較不會硬固妨礙根莖生長。而在普通的土壤中,紅土是最容易硬固的一種,不過只要經年累月地耕作就會變成黑土了。因此在紅土地區無法要求一開始就獲得增收,必須先做好適當的處理,使土質不會硬固才行。

土壤對於培育某種作物的性能會越來越強的理由,這恰好與人類相同。用新的土來培育作物,新土對於「培育」這件事可說還是個新手。然而只要在新土上種植越來越多的東西,土壤就會產生培育這些作物的能力。就好比從新手變成老手一樣。把這段話說得簡單一點,也就是在土壤中的養份會年年增加之故。

新開拓地的土壤因為還不夠成熟,所以容易硬固。為了讓土壤不硬固,必須使用堆肥充分混合才好。此外,有些土地會混有石塊,這時就要將土壤確實過篩。


⑦放入新土(客土)

使用過大量肥料的土壤,即使進行自然農法也很難獲得良好的效果。這時最好利用所謂的「客土*」,如此一來就能消除肥毒了。

*客土=為了改良耕地土壤,而混入其他性質相異的土壤。

在無肥料栽培方面,根據我的實驗,土壤的肥毒影響遠大於種子的肥毒,種子的肥毒很快就可以去除了。因此最好的做法果然還是使用客土,這是最快的方式了。

⑵連作

這裡要提的是件會讓世人大感意外的事實,那就是一般在農業上被視為不可行的連作,我卻可以舉出連作主義的好成果,而且還是逐年越種成果越好。這雖然看起來好像是種奇蹟,但其實是有著相當合理的理由,那就是我所說的發揮土壤之力。為了讓土壤的力量強盛,當越是去連作,土壤就會自然地醞釀出培育該種蔬菜的適應性。

講得簡單一點,這就好比人類在工作的時候,若是持續做同一個工作的話,就會從新手變成老手一樣。每年都以同樣的土來栽培一種作物,土就會變成栽培該作物的老手,不用花什麼時間就可以種出良好的作物來。而新土就是新手,要讓新土每年種植同種作物而變得熟練,就會增加土的性能了。

⑶使用現地採種

種是非常重要的,有肥或無肥的種之間有著非常大的差異。

不要改變種的來源比較好,若只使用單一種源的話會越種越好,那是因為肥毒會漸漸消失的緣故。另外,作物適不適合該土質這種觀念也是錯的。當持續在同一塊土地上種同一種作物的話,土質自己會來配合作物而逐漸變化。由於無論是種子還是土壤都含有大量的肥毒,必須盡早消除肥毒才行,只有當肥毒被消除之後才有辦法達到增收。

⑷設法配合自然條件


①配合土地

不同的土地有不同的氣候,還有水份含量的多寡,以及水是從高山流下來,還是從低丘山流來的,水溫完全不同。有日照良好的場所,也有位於山陰處等各種不同的狀況。總之,配合當地的風土狀況來下工夫是非常重要的。


②作畦、防風、株間

常常會有人在問畦是要東西向比較好,還是南北向比較好?基本上選擇作畦方向的主要目的在於日照,因此考量當地的日照和風向來決定即可。風太強的地方不但會折斷作物的莖部,也會把土吹掉,這時就必須做出防風林或適當的擋風籬笆。

植株與植株之間的距離若是不夠寬,就會造成葉蔭而使得根處照不到太陽。一旦拓寬株間之後就會有良好的日照,就能夠溫暖土壤,種出優秀的作物來。


在蔬菜中食用根部的作物若能受到良好的日照,就能夠種得很好。像是將種甘藷的畦幅拓寬,並安排日照最好的畦向位置,如此種出來的甘藷就會變得比較大。


③播種、移植


根據當地氣候的不同,有些地方行早播,有些地方則要晚播。如溫暖之處要早播,寒冷處則晚播。

「要播菜葉、蘿蔔等作物的種子時,等過了下午三點之後再播就不會有蟲來了。如果進行晨播的話,就會有蟲子跑來。」

沒有這回事唷。不過,卻也可以這麼說。由於在較熱的地方,土壤會因為炎熱加上日照佳而乾燥,進行晨播的話又更乾燥了。若是在下午三點才播種,入夜之後就不會乾燥,會不會有蟲子來就是這個原因。因此,播種要在陰日下進行比好。在天陰又下點小雨的時候播種,是最不會乾燥的時候了。

作物都有其適合種植的季節,並沒有早播種就早發育這回事。我以前曾經種過毛豆,由於一次把所有的種子種下去的話會採收到吃不完,所以我就改成每次隔二十天分次播種,想要以依序收穫的方式就吃得完了。結果就發現早種下去的豆子反而沒結出什麼果,晚種的卻收到了一大堆。就像是這樣,在種植時要先考量到氣候的寒暑及其它各種因素進行許多試驗,來找出在這塊土地上最好的種植方法。

原則上來說直播較好,所有的植物都是直播比較好,移植的話根部就會變弱。

④育苗

育苗要在現地的土地上做。當在同一塊土地裡持續種植同一種作物,土壤就會漸漸產生出培育該種作物的肥料成分。另外,像是把埼玉縣的種子帶到長野縣來種的方式也是不好的。埼玉縣的種子適合埼玉縣的土,當產生了這樣的土性時,把種子帶到外地去種植等於是要重頭開始適應,因此盡可能不要把種子帶離當地較好。

⑤除草

除草沒什麼問題,想要除的時候再除就可以了。一旦進行無肥料栽培的話,草的生長方式就會不同。當稻米的生長力變強時,雜草的生長力就會變弱。上天為了保全人類的生命,賦予了強大的力量,因此一旦行無肥料栽培,除草就會變得輕鬆多了。


⑸關於溫室

溫室一點也不會不自然唷。溫室只是改變了氣候條件,和肥料是完全不同的。施肥料就像是吃毒藥一樣,但是人類在冬天還是會使用暖爐。使用暖爐並沒有什麼大礙,但是吃毒藥就不行了。